当军训的号角吹响青春集结令,当红色信仰与医学使命在训练场上交融—9月军训季,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军训育人”为契机,将国防教育、专业启蒙、急救实操、消防安全融入2025级新生军训课程,打造“红色铸魂+技能筑基”的特色军训模式,让新生在锤炼意志的同时,扣好从医路上的“第一粒扣子”,为成长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筑牢根基。
一、踏红色足迹,悟医者初心
军训期间,新生赴沂蒙精神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实践。在讲解员引导下,他们参观历史照片、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区,聆听华东野战军沂蒙抗战故事。“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当听到沂蒙人民支援华东野战军的感人故事,看到“沂蒙母亲”用乳汁救治伤员的复原场景时,不少新生湿润了眼眶。穿上迷彩服,才更能体会到奉献的重量,这份“为人民”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学生救死扶伤的初心。此次红色实践,不仅是军训中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更让新生在红色基因中锚定了“以医学技能服务人民”的人生方向。


 
二、探生命展馆,启专业之门
军训间隙,2025级新生们走进学校生命科学馆,开启了一场“解锁生命奥秘”的专业启蒙之旅。这堂特殊的“军训选修课”,让迷彩服与医学标本、立体模型形成了独特的碰撞。馆内,动态影像、人体器官模型、病理标本直观展示着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原本抽象的医学理论,在实物与画面的加持下变得通俗易懂。军训中的这场专业探索,不仅驱散了新生对医学知识的陌生感,更让他们在“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认知中,点燃了专业学习的热情。


三、练急救本领,握生命之盾
学校联合红十字会、校医院、临床医学系,以“理论+实操”的形式,开展“急救技能进校园”活动,为新生传授“救命技能”。老师们围绕模拟道具,逐步骤演示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时,现场模拟“异物卡喉”场景,手把手教新生掌握腹部冲击技巧;外伤包扎环节,从三角巾的折叠方法到打结松紧度,每个细节都反复强调。新生们以军训小组为单位,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从最初的动作僵硬,到后来能熟练完成一整套心肺复苏流程,迷彩服上的汗水,见证着他们“守护生命”本领的成长。


四、学消防知识,筑安全之墙
为提升新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军训内容,通过“理论+演练”的模式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安全课。安全知识讲座上,授课讲师结合高校火灾典型案例,向学生介绍了火灾隐患类别、校园火灾形成及危害、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注意事项、火灾自救过程等知识,重点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帮助学生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同时详细讲解火灾初期处置方法、逃生时“捂口鼻、弯腰走”的技巧,让“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理念深入人心。


应急消防演练中,“火警警报”响起,模拟宿舍区域冒出“浓烟”,新生们在教官和辅导员的引导下,迅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军训队列的秩序,弯腰低姿沿着疏散通道快速撤离。紧接着,教官演示了干粉灭火器“提、拔、握、压”的使用步骤,新生们轮流上前实操,真正掌握了消防安全技能。
此次军训季的系列活动,是我校创新军训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保留了军训锤炼意志、增强纪律性的传统意义,又结合医学专业特色,为新生注入了红色信仰与专业技能“双动力”。未来,这些身着迷彩、心怀热爱的医专学子,将带着军训中收获的成长,在医学道路上逐梦前行,用青春与本领守护人民生命之光,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