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大众日报》第8版刊登了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兴武校长访谈录《打造特色品牌 抢占就业高地》。全文如下:
打造特色品牌 抢占就业高地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兴武校长访谈录
荣 誉 榜
●省级文明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诚信示范院校
●山东省教育改革示范学校
●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省级花园式单位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消息: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依然保持了良好态势,毕业生就业仍然是“不差岗”。
2009年4 月,学校分别在临沂、济南自行举行了两场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来自山东、北京、上海等11 个省市的22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选才,为学校4560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8100多个就业岗位。
近几年,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办学理念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瓶颈”制约。笔者了解到,在洽谈会之前,学校已输送138名应届毕业生赴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实习就业;有500余名学生被山东、深圳、天津等地医疗机构提前录用;还有529名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名列全省第一。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何以得到如此“青睐”?近日,王兴武校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面向市场办学 注重质量提高
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是高校专科教育发展的生命之源,也是打造专业品牌的至高境界,更是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职责。 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用武之地。
——王兴武
主持人:在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办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请您谈谈我们学校的情况。
王兴武:“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和“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轨,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创新素质教育内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了“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医学技术专业门类齐全,培养目标适销对路,内部管理规范高效,校园环境公园化”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新型品牌专业群。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以市场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市场需求的,就办;不需要的,就下。对原有的药学、检验等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全面嫁接改造,停办了社会需求萎缩以及与卫生服务需求水平不相适应的专业。先后创办了放射治疗技术、口腔治疗技术、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十多个“适销对路”的新专业。 截至目前,我校已开设专业和专业方向27个,形成了以培养独具特色的医学技术类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专业群。
主持人:在课程方面,我们作了哪些相应的调整?
王兴武: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将完全不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课程“取缔”,将基本适应的课程“改良”,将岗位急需的课程“重建”。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个人讲义、校本教材、国编教材有机融合的教材体系。课程改革造就了一批精品课程,目前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8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学术科研向来是教学型高校的“弱项”,不少教师只讲课,不搞科研。为此,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拉动科研:一是将科研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职称评聘量化体系;二是组织多个科研团队集体公关;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多管齐下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校共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省自然基金课题等市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80项,争取科研资金107万元;出版著作、教材251部,发表学术论文 582篇,获得专利发明7项;获得各级各类学术成果奖励52项。
主持人:办学质量的评价由“以过程考核为主”调整为“以结果考核为主,兼顾过程考核”,是我们的一大创新,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王兴武:对于办学质量的评价也是随着市场化而变化的。开始的时候,一般看教学的过程,看教师教学态度与方法等。现在,更注重最终的用人单位的看法,最后要看就业率。用人单位的测定,成为检测教育教学的一个试金石。如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老师态度再认真,也不会在考核中成为优秀者。 为此,将质量评价由“以过程考核为主”调整为“以结果考核为主,兼顾过程考核”,重点是以学生就业率为标准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行了教育教学“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了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日常教育教学管理采取了“目标教学管理”和“学生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实行了教师与学生互评和专家考评制度、教师包班定岗制度,强化了教育教学全程质量目标管理与控制。
国内密切合作 国外积极交流
闭门办学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加强交流合作不是重点高校的“专利”。实现品牌教育,需要真诚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同时,学生的就业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王兴武
主持人:在一些重点高校频频对外交流的时候,处于相对“弱势”的专科学校则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但我们学校却一点儿也不示弱,在对外交流方面,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王兴武:是的。在国内合作中,学校不但与大学交流,还与医院、企事业单位融为一体。一方面,学校先后与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湖北长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海南、深圳等有关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办学,学生毕业时,可根据自身情况,直接攻读专科、本科学历或就业,这就为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就业开通了国内通道。另一方面,先后与省立医院、济钢总医院、省肿瘤防治院、省影像所、蓝运公司等多家医院和公司开展了合作或深化了合作内容,特别是与省人口学校签署了托管意向书,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壮大办学实力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主持人:盘活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加强与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王兴武:学校购买的一些高档次的设备,以前只是供学生实验之用,闲置时间多,有点“大材小用”。于是,学校就将实验室设到了医院。医院出房子,学校出高档设备。学校与医院同时挂牌,有了赢利两家分钱。某些高端设备学校受条件限制一时购置不起,但又想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设备。于是,学校就主动联系相关单位,由学校出人,他们出设备,各得其所。比如,学校与省肿瘤防治院合作后,医院的设备同时也供学生实验;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该院的实习医生或助理人员。
建设实验室需要资金,但有时资金不足又会制约实验室的建造。于是,就有了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新型合作。学校与蓝润公司共建的实验室投资160万元,学校只出 40万,现已投入使用。学校没有设备也可以与外面合作,人才就是合作的资本。经与省立医院联系而达成协议,学校派学生到医院实习,老师更是可以随时到医院一展身手。这样的学生实习,有效有趣;这样的教师出诊,既能够有的放矢,又可以经常性地知识更新。实际上,现有的学校实验室也有合作的价值。实验室里就有不少厂家和医院的广告,厂家与医院提供了各色各样的广告牌子,通由学生的视角而产生作用。当然,学校也从广告宣传中有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国内合作,是学校向集团化发展迈出的一大步。
主持人:学校在不断加大国内合作的同时,还进一步拓展了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开辟国际化办学市场。这是一大创举。
王兴武:早在1998年,学校就与日本岛津株式会社合作开办了山东——岛津放射线讲座,日本京都短期医疗技术大学有关教授每年两次来学校讲学。 2002年,“中国山东海外人才交流暨经贸洽谈会”期间,学校又与美国注册护士招聘办公室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并于2003年3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山东——美国注册护士培训中心,招收、培训并输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赴美国正规医院培训、工作。同时,还与美国肯恩大学达成合作学历嫁接、学分互认的办学意向,可直接输送中专或大专护理专业毕业生赴该校培训、攻读学位、留美或回国就业。同年9月,与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科学院就培养科技人才事宜达成共识,学校每年可以选送一定数量的合格学生到该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2 年,我们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可以派遣教师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澳大学、悉尼教会学校进行访问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可选送一定数额的学生赴澳留学。学校还先后与日本板桥医院集团、国际护士育英会,澳大利亚南岸学院、剑桥学院、塞浦路斯飞利浦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或意向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岛津株式会社续签了合作协议。近年来,我们已经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泰国等 10余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输出、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文化交流等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交流,开阔了视野,开拓了办学思路,也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实行订单培养 练好学生内功
“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当今高校的理想办学境界。因为品牌教育的核心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更好地学会生存和创业。
——王兴武
主持人: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日趋困难的严峻情势下,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就业率却连年飙升,出现了“团购”、“订购”、“抢购”的可喜局面。2004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 以上,还有不少的学生出国就业,真可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王兴武:这一奇迹的出现,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当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学校积极开展定向就业,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以合作的形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毕业生可整专业或成建制地前往就业。以这种方式,我校已输送200余名优秀学生赴深圳实习就业。我们还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书,学生毕业时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2008年,就有多家用人单位一次性开出几十名的用人需求单。同时,我们集聚、整合国内教育资源,与国内大学、医院、企业开展立体化合作办学,学校已通过多种形式开拓了与湖北长江大学等省内外本科院校的合作毕业生专升本的升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就业的压力。从 2006 年起,学校进一步调整思路,不只是在学术与项目方面与外国合作,学校还具有较为完备的国际化合作教育机制,为许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出国深造搭建了平台。 2008 年,便有 100 多位学生出国就业。
主持人:开辟供需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当好“媒人”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王兴武:学校立足本省、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供求信息网,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 可靠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合作的形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毕业生可以成建制地前往就业。几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系网点,已输送大批毕业生到外地实习和就业。他们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全方位、多层面搜集并向毕业生提供用人信息。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着力煅造学生“实习——就业”一条龙链条,使许多优秀实习生在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千佛山医院、齐鲁制药厂等省内外大医院和制药企业直接由实习生转为职工。同时,利用集取信息,对毕业生就业提供跟踪服务。 学校已连续9 年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使“培养者”与“使用者” 零距离接触,密切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构建了稳固的学生就业平台。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就业,我们就去做并且要力求做好,做到位。学校抽调精干力量,独立设置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全方位、多层面地搜集并向学生提供用人信息,有效地促进了“出口”畅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案,从学生入学直到毕业,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就业指导。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做好从业前的各项准备,为择业、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主持人:我们学校的学生如此受“青睐”,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因素?
王兴武:为了使毕业生就业“练好内功”,学校设立了培训基地。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估批准,我们先后有 10 个职业工种在该校设立了职业资格培训基地。 在此基础上,经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又设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培训基地。两大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和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国家卫生部各大直属医院均有我校的毕业生;省内县级以上医院的药剂、检验、放射、护理科室的科主任和技术骨干,相当大的比率是我校的毕业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也有我校的毕业生。
主持人:张中海 文:李义福 宁倩格
电子版 http://paper.dzwww.com/dzrb/data/20090728/html/8/par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