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我校通过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平台成功申报7个任务、5个项目,并于12月中下旬得到批复。在上一年的工作基础上,2017年继续推进各任务、项目的研究及开发工作,现将我校2017年度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方面的工作绩效,总结如下。一、学校积极推进工作开展
在学校外有贷款,内有基建急需的情况下,首先,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各专项任务、项目的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已有200万元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组织胚胎学》、《内科学》等8门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已有4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到位,《急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各有2万元省财政支持,技能型名师建设经费10万元也已到位,为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奠定基础,省级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刚刚获批,也有200万省级财政支持。其次,积极挖掘校内潜力,最大程度的给与支持,刚刚完成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入围资格竞标事宜,学校投入包括购包费、律师费、服务保证金、标书制作费、竞标差旅费等专项资金近1万元,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已投入资金3.5万元,康复治疗技术骨干专业建设学校已投2.5万元。目前,投入创新行动计划的专项经费共计461万元,但存在个别项目当时未认领,以后根据文件要求重新申报被获批的情况。
二、通过省级项目申报的各任务、项目进展情况
(一)任务进展情况
1、RW-0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建设项目 深入调研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状况,制定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系统学习政策文件。2016年11月项目组部分骨干教师赴荷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荷兰的养老体系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交流沟通,我校与荷兰有关学校、医疗康复和养老机构、企业集团等建立了联系,初步就国际合作办学、专家互访交流等达成了合作共识,合作备忘录正在洽谈中,2017年尚无新的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洽谈、商讨与其关于老年护理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选派教师到荷兰合作院校参加老年护理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争取机会邀请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培训教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标准育人的师资队伍。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等,提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RW-03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康复医学专业各位老师积极调查研究我国康复医疗体系的现状,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学习中外合作交流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于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18日,组织5名康复专业骨干教师赴荷兰进行为期20天的《社区养老与康复职业教育》培训学习。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荷兰的康复医疗体系和康复职业教育理念及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中荷医疗与康复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对比与分析,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关于康复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项目正在洽谈、商讨中,2017年尚未开张实质性工作。
中加国际护理课程开发项目,开展国际化护理人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路径与方法课题一项。加拿大执照护士监理会来我校进行CLPNA教学基地考察。2017年开设《护理价值观和标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实践与护理决策实践》和《国际护理》四门国内外学历对接课程。
3、RW-06完善“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 本年度,我校根据《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规定》(山医校发〔2013〕34号)的有关规定,立足学校实际,以探索和完善“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造就一支能拿得出、打得响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优质后备力量为出发点,建立并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实施方案。自2014年至2017年,我校新入校教师共26人,目前已完成“结对”培养26对(其中,10名教师已在《实施方案》出台前按照《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规定》进行培养,《实施方案》出台后增补了部分培养内容)。通过本年度的阶段性考核和抽查,各青年教师的考核评定均在良好等次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对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的认可和《实施方案》的适用性,科学性。
4、RW-07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 我校愿意继续承担相关培训项目。根据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通知精神,我校从2011年开始申报培训项目,2012年获批承担国家级医药卫生类专业骨干教师国内培训项目,同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医药卫生类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机构承担省级培训任务。在2012-2016年度(上一个5年期内)共完成国家级培训项目15个,培训学员434人,434人获得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证书,省级培训项目21个,共培训学员821人,821人获得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证书。
2017年,根据通过申报,获批完成了2个省级培训项目,分别是护理(临沂40人)和药学(济南21人)。目前,我校作为上一个5年周期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骨干教师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有关济南华正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2017-2019年山东职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承担机构招标项目的A包(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入围服务机构资格的招标程序,积极组织参与竞标,已于2017年12月8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和代理机构三方共同签订了正式的入围服务合同,合同原件已移交学校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下一步,我们会依托名师工作室和过去连续6年组织培训形成的培训专家团队,积极研究相关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积聚培训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通知,积极组织申报2018年的有关培训项目,继续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项目的培训工作做贡献。
5、RW-28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校院合作的基层医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创新 自项目建设以来,根据国家、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依托校院合作理事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临床技能培训小组,探索实施了校院合作的基层医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组织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培养目标,以培养基层医生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校院深度融合,创新并实施了“校院合作的基层医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革;根据基层核心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发展要求,制定了技能考核标准,完善了临床技能培训质量与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基层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主动适应区域卫生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激发医药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胜任力,对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安排,2017年度先后到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兰山区朱保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如何教学查房、临床基本技能如心肺复苏、神经系统检查等,培训人次共计500人次,并逐步建立了培训的长效机制,取得满意效果。
6、RW-35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高职院校社区学院建设实践研究 学校社区学院积极响应《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行业人才优势,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017年在医药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健康宣教、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展开工作。其中完成小儿推拿技能培训42人,临床医师职业技能培训4场,涉及3个乡镇卫生院,1个县直医疗机构,140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503人,执业医师考试辅导29人;大学生创业培训80人,高级保健按摩师71人全部获得人社部门高级保健按摩师证书;组织学生义工利用周末时间,先后多次到临沂市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700余人次,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临沂市儿童福利院照顾病残儿童260余人次。
2017年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方面开展工作。利用暑假教师无授课任务,主动承担山东省卫计委“健康助力奔小康”健康扶贫公益活动项目,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医疗服务宣传活动,共派出20支代表队,对山东省20个县市825名患病贫困群众进行走访调研和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学校传染病专业教师侯辰阳热衷于社区教育事业,成功承担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17年高校防艾基金项目,主动组织学生进行“禁毒防艾”和“手足口病”宣讲活动。学生健康康复服务队深入驻地7个街道、村镇,向群众义务讲解艾滋病及毒品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4400余份,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并开展禁毒防艾调查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指导学生社团到周边社区幼儿园开展多场手足口病宣讲活动,服务家长及儿童180人次;2017年在老年教育方面,社区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学生优势,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和保健知识普及,对老年人高血压知识、预防和控制进行普及,培训30人,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
(二)项目进展情况
1、XM-01骨干专业、骨干课程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 本专业2017年正式启动了山东省第二批品牌专业群建设,在2016年10月派出5名骨干教师到荷兰,对举办本专业并有明显特色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上,新引进教师1名,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团队的建设,继续实施“校院合作、知能并重、学训交替、实境育人”的“1+2”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从大学第二年转入附属莒县人民医院的“院中校”教学点进行专业课学习,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临床一线大夫负责专业课教学,开展“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提升”的学习模式,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功能解剖学》、《康复评定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和《运动疗法学》等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我校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杨同娟、王文燕、张玉双三位学生在2017年10月份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了3项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专业的历史性突破。
护理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2017年开设《护理价值观和标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实践与护理决策实践》和《国际护理》4门国内外学历对接课程。课程的考核形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卷面考核,而是由25%的卷面考核,25%课堂汇报,25%学术论文,25%的自我反思,综合评定学生分数。这种考核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课程的讲述采取了网络教学和传统讲述法的结合,利用合作单位的在线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浏览上课资源,了解课程动态,并在线和老师随时进行互动。
2、XM-06 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我校共申报了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7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获得省级立项,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已到位。现将申报项目的资源库建设使用情况汇总如下:
表1 2017年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使用情况统计表
课程名 |
教师用户(人) |
学生用户(人) |
企业用户(人) |
社会用户(人) |
访问量(次) |
点击次数(次) |
累计使用小时数(小时) |
交流互动次数(次) |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申请 |
327 |
5753 |
8 |
830 |
15000 |
18000 |
2200 |
1999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方案 |
40 |
422 |
12 |
12 |
31200 |
93200 |
4000 |
5000 |
合计 |
367 |
6175 |
20 |
842 |
46200 |
111200 |
6200 |
6999 |
表2 2017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使用情况统计表
课程名 |
资源数量(条) |
资源总量(G) |
教师用户(人) |
学生用户(人) |
社会用户(人) |
本年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用户访问量(人·次) |
建设依托运行平台名称 |
《急诊医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申请 |
120 |
2 |
7 |
900 |
50 |
2000 |
智慧职教 |
《内科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
585 |
3 |
4 |
1100 |
5 |
940 |
智慧职教 |
《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 |
400 |
50 |
12 |
3100 |
6 |
4200 |
智慧职教 |
《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与应用 |
254 |
1 |
4 |
1100 |
5 |
940 |
智慧职教 |
《病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与应用 |
234 |
60 |
16 |
997 |
5 |
1146 |
智慧职教 |
《医学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与应用 |
220 |
3 |
4 |
320 |
20 |
670 |
智慧职教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
80 |
2 |
40 |
420 |
0 |
600 |
智慧职教 |
合计 |
1893 |
121 |
87 |
7937 |
91 |
10496 |
|
XM-06-01_S37-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规划的要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建设方案进行了积极建设,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省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已获得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专项建设资金200万元。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依托,以网络链接为载体,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遵循“共建共享、优化整合、满足学习、服务社会”的原则,按照“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的组织思维构建学习模块,体现资源库的“便捷、成效”,凸显其“能学、辅教”功能。在2016年完成了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执业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2017年确定了20门专业课程建设任务,专门制定了《山东医专教学资源库建设质控标准》,并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其中《临床医学实践技能》慕课制作已全部完成,本年度具体素材资源的建设情况详见表3。
表3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素材资源2017年度总体完成情况表
项目 |
微视频 |
课件 |
图片 |
文本 |
动画 |
合计 |
建设规划 |
1085 |
2385 |
4797 |
7857 |
127 |
16251 |
16年完成情况 |
233 |
1445 |
1032 |
3209 |
12 |
5931 |
17年完成情况 |
80 |
60 |
200 |
100 |
20 |
460 |
合计 |
313 |
1505 |
1232 |
3309 |
32 |
6391 |
完成率 |
28.85 % |
63.10% |
25.68% |
42.12% |
25.20% |
39.33% |
XM-06-01_S37-2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书》工作计划,医学检验系现已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国及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收集等资源,确定公共基础平台和拓展模块。最终确定《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视频、习题库、试题库等,具体资源库建设情况详见表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素材资源总体完成情况表。
表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素材资源总体完成情况表
|
微视频 |
课件 |
图片 |
文本 |
动画 |
合计 |
建设规划 |
125 |
330 |
3680 |
4300 |
10 |
8445 |
16年完成情况 |
20 |
105 |
1307 |
1135 |
1 |
2568 |
17年完成情况 |
21 |
35 |
510 |
530 |
1 |
1098 |
完成率 |
32.8% |
42.4% |
49.4% |
38.7% |
20% |
43.4% |
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上,已经进行了部分课程部分内容的建设工作,并对在校生开放,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习题、自测题、网上交流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途径和时间,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教师用户40人,新增学生用户420,企业用户12个,社会用户1200个,2017年访问量为3200次,点击次数9300次,累计使用小时数4000小时,交流互动次数近5000次。
XM-06-02_S37-1《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是山东省成人优质课程,借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平台发布,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课件、习题等,均已在并在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为翻转课堂、pbl教学法应用提供知识运用与技术支持。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据临床工作的真实需要,按照“因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将课程内容分解成23个学习任务,对每一个教学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做碎片化处理,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易于通过各种媒体终端进行学习,每个学习任务完成时设定测验内容,使学生能及时自测,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2017年度完成详见表5。
表5急诊医学在线开放课程规划及2017年完成情况
|
微视频 |
课件 |
图片 |
文本 |
动画 |
合计 |
建设规划 |
72 |
118 |
163 |
159 |
12 |
524 |
16年完成情况 |
23 |
45 |
32 |
108 |
3 |
211 |
17年完成情况 |
30 |
40 |
50 |
20 |
3 |
143 |
完成率 |
73.6% |
72.0% |
50.3% |
80.5% |
50.0% |
67.5% |
XM-06-02_S37-1《内科学》 通过调研和反复论证,重新制定出临床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教学标准,按模块设计教学内容。目前,课程建设团队已积累了丰富的视频制作经验,结合内科学这一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形式上不断创新,利用丰富的视频、动画、3D软件、音频等资源,采用课堂实录式、虚拟场景式;情景教学式、互动教学式;实操教学式;录屏讲解式、动画教学式等多种表现形式,有效达到课内课外衔接、线上线下互联的效果,体现在线课程建设的交互性。并且充分利用随堂练习、课后练习以及讨论区答疑解惑加强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网络视频课师生互动缺乏的不足,为学生及其他受众打造全新的学习体验。课程标准、习题库、教学案例、授课视频、微课等素材已经初具规模,素材数量总数达到700余条。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疾病、精神疾病各个章节均录制了1-2个标准化视频,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XM-06-02_S37-3《组织胚胎学》 通过专业调研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结合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秉承“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理念,系统化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程结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在线开放课程MOOC/SPOC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建设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录制了涵盖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微课程22条、信息化课堂教学相关视频16条,下载与本课程相关的拓展视频60条,自主研发制作的flash动画10条,精美的微细结构图片223副,图文并茂的碎片化PPT课件73个和文本类型(习题、电子教材等)66个,共计400多条优质数字资源,容量50G。
XM-06-02_S37-4《生理学》 2016年立项以来,教研室根据建设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研讨教学改革,采用造模块化教学内容,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并上传至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在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重点加强微课、动画和图片的建设,将繁琐的理论授课用具体的微课来展示,将抽象的生理过程用生动的动画来表现,将繁琐的文字描述用直观的图片来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前,资源库中已建成PPT64个,涵盖知识点97个,技能点53个,习题208道,视频66个,文本文本20个,图片62张,讲稿34个,共有建设资源585条。
XM-06-02_S37-5《病理学》 2016年立项以来,教研室根据建设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研讨教学改革,打造模块化教学内容,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并上传至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病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重点加强微课、动画和图片的建设,将抽象的病理过程用生动的动画来表现,将繁琐的文字描述用直观的图片来展示,将繁琐的理论授课用具体的微课来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至2017年底,具体完成情况见表6。
表6病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规划及2017年完成情况
项目 |
微视频 |
课件 |
图片 |
文本 |
动画 |
合计 |
建设规划 |
95 |
70 |
150 |
80 |
50 |
445 |
17年完成情况 |
55 |
40 |
77 |
42 |
20 |
234 |
完成率 |
66% |
57% |
51% |
53% |
40% |
54% |
XM-06-02_S37-6《医学物理学》 以医学应用为模块,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用的原则,按照认知路线,根据《医学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将课程内容分解成9个模块,83个学习任务,对每一个教学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做碎片化处理,2017年底已制作微视频31个、课件91个、图片90个、文本109个,动画17个,总体完成率9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改革及过程性考核体系,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网络资源认可度和使用率明显提升,每个学习任务完成时设定测验内容,使学生能及时自测,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打破了教师到学生单向传授,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通,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XM-06-02_S37-7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线开放课程主要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生(实验诊断),教师,行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六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本教学团队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该专业六门核心课程均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打造“名校”、挖掘和培育“名师”、开发“精品MOOC”。
目前,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课程介绍、主讲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验指导、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动态更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及其他专业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线课程网址为http://211.64.79.22:8088/。教师用户40人,新增学生用户420,企业用户1,社会用户12,2017年访问量为3200次,点击次数9300次,累计使用小时数4000小时,交流互动次数近5000次。
制定并完善MOOC/SPOC课程大纲、体现学习者对课程的全程参与。按照课程教学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课程大纲,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试与评分、课程资源,以及学习进度安排等。然后,制作时长适当、适合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移动学习的系列微视频,支持在线学习。根据MOOC/SPOC课程大纲,设计若干中系列微视频,包括内容讲授、重点解析、疑难解答、实验指导、习题讲评等,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为提高教学效果,尝试“翻转课堂”,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外先上网“听课”,在课堂内侧重探讨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最后,对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能给予解答;同时鼓励学生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将带动我校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可以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启发教学思维认识,提供教学素材和文件;有效、快速促进教师的发展,提升专业教师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也为其他相应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XM-07_S37 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心将按照“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原则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拓展了实验内容,降低了实验成本和风险,增加了训练机会,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目前,正在和计划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有:3D生物化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虚拟仿真共开设《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等60个项目,工位数100个,2017年度实训达400多人次,实训学时达1000人•学时。该虚拟仿真实验使得整个实训过程可以在较少学时、较少师资、较少费用支出的情况下,达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统一的目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反复训练与教师的引导良好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临床检验岗位化操作的能力,开拓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建立的仿真考试模块实现了技能操作的仿真考核,使得直观、省时、高效率的观察到学生的实训效果成为可能。
XM-18_S37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的开发研究 学校于2015年12月成立了社区学院,由社区学院采取“边实施,边建设;边完善,边提高”的发展策略,积极进行《养老护理》、《母婴护理》2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已培训养老护理员22人,母婴护理员58人。目前,已经过培训总结和调研形成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建设标准,其微视频、课件、图片、文本、动画等课程资源已开始着手建设。
三、下一步打算
学校层面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的管理,加大人力和财力支持力度,确保人员到位、时间到位,资金到位,特别是上级有专项资金支持的任务、项目,一定按时高质量完成。定期召开项目工作调度会,督促各项目工作进展,了解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及时予以协调解决。随时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汇报工作进展,取得业务指导和支持,确保项目工作高效率。